1 “灞桥纸”比“蔡侯纸”还要早200多年?什么是“还魂纸”?_纸业聚焦_纸业网
当前位置: 首页纸业聚焦纸业聚焦正文

“灞桥纸”比“蔡侯纸”还要早200多年?什么是“还魂纸”?

发布日期:2018-09-10

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,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发明,这项发明对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据《后汉书·蔡伦传》记载:

““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,其用缣[jiān]帛(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)者谓之为纸。缣贵而简重,并不便于人。伦乃造意(发明、创造)用树肤、麻头及敝布、渔网以为纸。年,奏上之。帝善其能,自是莫不从用焉,故天下咸称‘蔡侯纸’。”

因此,后人都将东汉宦官蔡伦尊为造纸术的创始人。但是,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重大考古发现,彻底打破了这个说法。

1957年,人们在西安市郊灞桥发掘的古墓中,发现了88片古纸,经过化验证明,这些纸片是用大麻纤维制成的,而且年代早于汉武帝时期,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片,被称为“灞桥纸”。这一重大的发现说明: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,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前一、二世纪,比“蔡侯纸”还要早200多年,所以,蔡伦并不是造纸技术的创始者,而只是做了改进。灞桥纸纸面平整、柔软,呈薄片状,原料经过切断、蒸煮、舂[chōng]捣及抄造等处理过程,具有一定的强度。

中国不仅率先发明了造纸术,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废纸造纸的国家。古人把这种用废纸作原料生产的纸,称为“还魂纸”。明末宋应星在《天工开物》中写道:“废纸洗去朱墨污秽,浸烂入槽再造,全省从前煮浸之力,依然成纸……名曰‘还魂纸’。”

“还魂纸”的生产可以上溯到北宋初期。古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,采用故纸回槽的方法,先洗去废纸的墨迹、污迹,然后将其掺入新纸浆中,重新造纸。

经研究发现,敦煌石窟中的《救苦众生苦难经》就是用这种还魂纸制成的。不仅如此,汉代还用在纸背面重新写字或印刷的技术,减少成本浪费,这种技术被称为“反故”,多用于官府文牍。

废物利用、资源再生的思想自古有之,“灞桥纸”的乍现,“还魂纸”的回炉,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精华。复制的是资源,节省的是财力,但一脉传承的思想、精神却永远不会消退。

不论是造纸术的发明,还是“还魂纸”的发现,都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保留与传承做出的重大贡献,那么多古籍能存留下来,没有纸是不可想象的。

另一方面,中国自古到清代,文盲率都是很高的,也说明历代统治者没有很好的利用造纸术开启民智,传播文化。一项伟大的发明,没有起到伟大的作用。

声明:该文章系转载,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。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,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。本站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,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,如有漏登相关信息或不妥之处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,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。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

 


 
网友评论
 
 
南京中纸网资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02-2020 苏ICP备10216876号-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苏B2-20120501 
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716号
视频号
抖音